杏鲍菇

注册

 
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

种优质菇是技术问题还是文化问题 [复制链接]

1#
北京哪家医院能看好白癜风 http://m.39.net/baidianfeng/a_4225834.html
本文不是辩论比赛,所以不是为了输赢,而是为了把道理说清。这几天有人写文章说北方某有名的基地县,如何如何提高质量,我看了看,一贯性的吹牛皮啊。但这牛皮吹得也是煞费苦心,拿出了若干数据,似乎那就能证明水平提高了。文章指出该地的香菇由地摆改架栽比例已经攀升到了一个很大比例。似乎架栽就是代表了出优质菇,地摆就是出劣质菇那意思了。这地方种香菇,我慕名而去的时候,满怀期望,但到那儿看过几次之后,彻底的失望。失望到什么程度呢?就是再也不想去了。我的失望在哪里,因为我发现这个地方更多的是种*治菇,种数量牛皮菇,当地一些有见识的人士私下里也很反感这种状况,但无能为力。再后来,一些行业知名人士和我聊到该地,普遍的一脸鄙视,但都不妨碍那里一路高歌(喇叭响的很,奖项也多滴很)。再再后来,那里发生了许多令人不愉快的故事,个别的甚至把火烧到我身上了。不过,那火还是那里人自己灭了,要不然我就打算加柴火了。我看电视辩论赛的时候,发现所有辩题其实都是相当具有两面性的,根本不可能是一边倒,而比赛似乎不是为了辩出道理,而是双方都只讲自己的理(当然只能是歪理)。所以历来辩论赛的冠*得主似乎都没有什么后续的好事情,会讲歪理是没有用的。说架栽菇代表了高质量,这话的正确性不到一半,尽管架栽模式确实有利于生产优质菇,但栽培者的出菇管理水平、责任心、以及前段工作的好坏,影响也大了去。我四处流窜看到的架栽菇一塌糊涂的情况也不少,而地摆菇质量优越的也不少。所以我的结论是,出优质菇的核心是技术管理。技术管理这个词,虽然冠以技术之名,但实际上不仅是技术一面。对于具体的个人来说,它是纯粹的技术问题,而对群体来说,就是众人的习惯、性格、知识等的综合体现,这个就得叫地域文化了。做任何工作,不涉及地域文化是不可能做得很好的,为什么我们买东西(主要是大型机械、电子类产品)老是会强调是合资厂生产的还是进口原装的?其实在这个时候大家都知道这里面有地域文化问题。如果说中国文化有问题,肯定会招骂,但说国货包括合资货不如进口原装,就不会有很多人骂你,只是羡慕嫉妒恨的还是不少。就食用菌的管理技术来说,首先是细节性很强的问题,这涉及到个人性格,是粗犷还是细腻,就是一个很大程度上具有地域特点的事,我说南方人做事偏细腻,北方人干活更粗糙,估计不会有很多反对声音,但北方人自己会说:“南方人太精,南方人太*”,没关系,虽然表述不同但意思一致。这里说南北方的差距,就是一个大范围的地域文化特质问题。来自价格的体现和销售者的反映,是优质菇始终市场供应不足,按照正常道理,种菇的人应该会努力讲究质量,但事实上这种情况若干年来并没有改变,做的不好的也许卖的更好——会吆喝也是一种本事。所以我个人倾向于中国的菇农普遍性缺乏做优质菇的文化特质,这不是一棍子打死所有人,而是指在数量上居绝对优势的人没那么讲究,少数能够做好的人无法改变整体状况。当然他们也没想改变,因为没有做劣质货的人衬托,质量普遍提高,这么大的产能下,有能力的也不会有太大的收入差距。收入差距表面感觉的是个人技术水平差距,实质是个人对地域文化的坚持的差异(有人把这个叫地方技术)。科学技术原理本没有地域性,能否掌握好科技,最需要的是放弃地域文化特质来做事,不过这话肯定为“爱国贼”们所坚决反对,所以不多讲。总结起来一句话,那就是产品是带有地域文化印记的,工业设计体现尤为明显,农业管理就隐晦一些,作为农产品的香菇,也包括所有的菇,整体水平的表现是一定带有地方特色的。小气候会局部影响这种表现,比如东北黑木耳,相对能够掩盖一些地域劣势。但夏季香菇,不论贵州怎样存在地域气候优势,都是掩盖不了贵州人文劣势的。在中国国内,工厂化食用菌产品相对来说不容易体现地域性差异,因为技术主管不一定是当地人,而且技术规范化程度高,所以看不出来差异。然而,放到国际上,金针菇杏鲍菇,都是存在文化印记的,存在显著差异的,这个很多人都深有体会,无需详谈。所以,做不做优质菇,本质是技术问题,大范围实现则是文化问题,所以才会有同类产品的地方特色表现。欢迎对号入座,大家其实也都可以想象得到是说什么地方,也大概会知道是什么样的自媒体写出来的东西,这也是文化问题的表现呢!鄢定明

激励我努力的最佳模式!

分享 转发
TOP
发新话题 回复该主题